第62章 李建成去大兴2(2 / 2)

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我大事!”

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得到密报后,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进入大宝殿害死了杨坚。

随后,杨广又派人假传杨坚遗命,要杨勇自尽,杨勇听到这话正愣神之时,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了。

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

说法二:

首先,质疑杨广弑父的动机。

认为杨广已经是太子,而杨坚又病入膏肓,他实在没必要弑父。

加之,隋文帝和隋炀帝《本纪》里皆说文帝是病死。在《隋文帝本纪》里,隋文帝病情发展非常合里,没有他杀迹象。

唐朝编写的《隋书》极力贬低杨广,被认为是大唐在为谋夺隋朝江山后的自我洗白。

毕竟坐上皇位后,被屁股决定了的脑袋,便想着江山传我子孙万万年。

怎么可能鼓励这种谋朝篡位的风气,最好的方法——美化自己与诟病前朝双管齐下。

不能怪人家这样想,谁让唐太宗李世民引领了改史书的先河。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二下令在中书省特别设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

但同年闰十二月,李二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面,由宰相监修。

从此,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一个常设机构,不再具有修史职责,而是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

换句大白话,史管里的史官写什么,我李世民要过目。

还有,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大肆铺陈李二在武德年间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建成的成绩的同时,贬低李渊的作用。

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描绘为李二的精心策划,与温大雅所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根本不符。

这本书里写着,早在大业九年(613年),李渊与宇文士及在涿郡(今北京)“密论时事”,言语间便带出了反隋的念头。

不久后,助杨广称帝的大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反隋,当时李渊为弘化郡(今甘肃庆阳)留守,大舅子窦抗劝他起兵,李渊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所以没有同意……(未完待续)说了有第二章,就算爬也要爬完,4个多小时啊,真的是爬啊,哭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