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是习惯的奴隶,冰与火之歌碰撞(上)(2 / 2)

这种渲染,才能更好的塑造起石神这个人物,让故事更有张力。当然,这也让影片会更有引申,需要有人去看完电影才能够给予解读!

镜头慢慢推进,水波中,倒映出桥梁上下。此时,上下桥梁冷暖色彩又发生了变化。

突然,一只灰色的海鸥振翅飞过,略过水面,水波镜面产生波澜,整个镜头这才收回。

“死者,男性,年龄判断大概在3545岁。尸体受损严重,鉴定科发现了烧了一半的衣服、裤子、鞋,尺寸与死者体型吻合,凶手应该是想要销毁证据。”

黎名扮演的年轻警察,姑且叫他路人甲手拿着手绢捂着鼻子,翻弄死者,“下颚和牙齿是被钝器敲碎,手指被烧毁,指纹完全被破坏。

但是致命伤则是在脖颈处的勒痕——唐sir,你看这里。”

“有冇找到绳子、锤子之类的工具?”略带磁性的慵懒的声音响起。

“已经扩大了收缩范围。”黎名回答。

“让伙计忙完,早点收工吧。”

“啊?”

镜头这时候才第一次对准黄秋笙扮演的唐川的背影,对方远眺着不远处的破旧工厂。

“那边系做咩嘅?”

“一间废弃的工厂。”

“让伙计去那边看看。”

唐川手指着工厂,转过头,目光深邃,鼻梁高挺,嘴角带着玩世不恭的懒散微笑的看着黎名,指了指周围,“你会选择这么开阔敞亮毫无遮挡的地方杀人吗?然后还来得及在这里烧指纹、烧衣服?”

黄秋笙扮演的唐川略带一点慵懒的痞性。

电影在拍摄之前,角色大于演员。选择演员,肯定是要根据剧本的角色来进行筛选,同时让演员来进行学习、排练,争取符合电影需求!

但是,一旦电影建组拍摄之后,演员就要大于角色!

很多年轻的导演选择好演员之后,非要让演员按照他的要求来演,美名其曰的磨炼!实际上这并不准确。

不是每个演员都有那么大的能量!

这个时候,需要导演根据演员来调整角色,完成拍摄!

老谋子有一句话说的有点道理:导演可以不会指导表演,但一定能够判断表演对或者不对。

黄秋笙是一个很有能量的演员。

吴孝祖在电影拍摄的时候,用了冰与火来形容张国栄饰演的石神何和黄秋笙扮演的唐川。

石神外表是冰,但内心却是理想主义者!准确的说,他是一块可以燃烧起来的冰!

唐川呢?

他恰恰相反!

石神的麻木已经展现给了观众,吴孝祖不能在弄个假正经的“文松”,反而这种懒散痞性的人设更有意思。

这种人设也能让观众更有反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