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2 / 3)

政府来说,入股华强这家国内彩电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有助于政府提高对特区整个电视机产业的影响力。

而拥有20万台彩电产能的华发电子公司,很快就进入了李火林的视线。首先,华发的产能不算小,与华强、赛格、康嘉、桑达并称为特区彩电产业的“五朵金花”。其实,华发电子是特发集团与香港陆氏电子的合资企业,采用了陆氏公司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陆氏电子作为东方集团最大的代工企业之一,它的管理流程很大程度上受到东方集团的影响。而华强公司的核心资产——电视机厂,是华强与rca公司合资建立的,所以华强与华发在企业管理上,其实存在血缘关系,这对合并后的企业整合是非常有利的。

李火林在得到香港陆氏方面的积极恢复之后,也向特区市委的主要领导透露了,希望能够合并华发和赛格这两家电子公司的意向。没错,在李火林的计划中,除了华发之外还有赛格。

深海市政府在特区彩电工业的崛起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有些被动。首先,为特区彩电产业奠定了根基的东方集团,由于实力太过强大,让垂涎对方投资的特区政府只能把自己定位成服务者的角色。

而除了东方系的企业之外,另一个在特区工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就是那些被特区便利条件吸引而来的大型国企,但对于这些省属和央属企业,特区政府也很难指挥得动。比如像桑达公司其实是电子工业部驻深海特区办事处成立的企业,由电子工业部直接领导。而康嘉公司则是由央企华侨城公司控股的合资企业。

特区政府自然希望自己能成为整个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导者和制定者,所以为了加强自己的话语权,先后由特区发展集团和深海电子集团出面,成立了华发电子和赛格电子。

赛格电子的母公司深海电子集团,其实也是特区政府为了加强对整个电子工业的协调和引导而特别成立的公司。只不过深海电子集团主要发展方向,都集中在了专业电子配套市场上。

它依托南湖电子开发区的大规模企业聚集优势,在新南镇建成的赛格电子市场。作为国内第一家专门销售各类电子元器件、组织生产资料配套供应的专业化市场,赛格市场从开业之初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相比于赛格市场的一帆风顺,赛格电子的发展则只能说是时运不济。深海电子集团在rca公司的协助下,在八年年底建成了一条年产24万台彩电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投产后的赛格电子,在从八五年到八八年的这轮家电销售热潮中,只赶上了最后一年的好时光,随即就在去年全行业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开始举步维艰。

相比于华强公司光鲜漂亮的业绩,华发和赛格两家电子公司,在去年的表现都算不上很好。而如果把华发和赛格整合进入华强公司,特区政府对华强的控制力就会显著上升。用两家快成为包袱的企业,换一家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特区政府怎么看都是赚的!

要知道华强公司现有的彩电产能为70万台,在建的新工厂投产后能再增加40万台。而如果华强再吞并了华发的20万台产能,以及赛格的24万台产能,它的总产能将达到154万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彩电生产商!

但是,就在李火林觉得自己的计划快接近于成功时,香港方面突然出了新的变故。陆氏集团似乎突然改变主意,不再愿意出售所持有的华发电子那40的股权。

而华发作为一家合资企业,陆氏集团虽然是占股较少的一方,但它的决定将直接影响到特发集团,以及它背后的特区政府的选择。因为如果作为港商的陆氏集团不同意,特区政府绝不可能强行推动。

“李生,既然你有意见,那我可以退一步,就要你们华强10的股权好了!按照你们华强公司的章程,持股达到10的股东,有权进行董事提名,我要求陆